美国科学有感

因工作需要,了解美国的科学,科学家,技术发明。使我对美国科学有些许之些没有的感受。未必正确,权当作一家之言。

第一,多如牛毛的小发明带来的启示。美国并不只是在芯片、航天、制药等影响国计民生的大方面有成就,在小的方面更是比比皆是。如现在清洁工用的那个不用弯腰就能捡起东西的小手(富兰克林发明的)、开瓶器、涂改液等都是他们发明的。这只能说明,他们有那个环境。所以,真正的科学强大,肯定是天上飞的,地下跑的,手机电脑,乃至卫生纸小风扇炒菜机削皮器等一切都在开花结果。

第二,其发达不能都归因于基础研究。基础研究是个长期的过程,一代人接一代人,短则十来年,长则几十年。但是在技术领域,许多发明创造与技术问题的解决,与基础理论似乎没太大的关系。理论基础加强是必须的,但是不能等待基础理论若干年后如何如何,主要还是一个技术操作层面的突破。理论基础好,那有大突破,理论基础不好,有小突破。一点一点的小突破能实现进步。荷兰光刻机做得好,我觉得也是技术层面,而不是理论研究方面就领先多少。所以,别总让基础研究背锅了。就算是进行基础研究,也要立足于应用。正如当年有色金属研究院所做的事情,立足应用攻关,解决稀有金属的特性、冶炼等方面的问题。美国建国之初,也是存在一大堆的问。

第三,可怕的不是落后,而是驻足不前。无论多么遥远的路程,只要向前走,那就不必担心。道阻且长,行则将至。走一日就近一日,走一程就少一程。如芯片,我们现在在哪里?前进一步到哪里?几年可以实现?有了长远的规划,何愁不能实现。

第四,人才的方面不能保守。美国的大学校长,美国的首席科学家,在海外吸引人才时非常专业。之前看到一个词儿叫“表达型科学家”,就是说他说的话官员们都愿意听愿意信。不知道有没有“人力资源科学家”,一通操作就把人才带来了。从德国引进那么多的人才,没有两把刷子是搞不定的。

第五,人才主动性。很多研究,明显和研究者本人的利益关系不大,只凭兴趣。兴趣真是一个好东西。从这一点也能看出另外的问题,美国科学家里面的多面手比较多,能把完全不相干的两个领域集中于一个人身上。